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 一个数多(少) 几 1 教学目标 1.通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或多几的应用题对比,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开火车形式) 26+30 27-9 40-4 37+10 60-40 38+6 56+4 40+28 2.画一画,算一算 (1)有三角形12个,圆形9个,三角形比圆形多多少个?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要求学生找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或少的部分) 算式:( ) 〇 ( )= ( ) (2)圆形比三角形少多少个? 算式:( ) 〇 ( )= ( )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题。 (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6朵,红花比黄花少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生:第(1)题从问话“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从第2个已知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都能知道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2)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师:谁和谁比?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6=3(朵) 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 ①读题,弄清谁和谁比,怎样比?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6=3(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 (1)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2)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 ①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红花比黄花多几朵。②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5.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看图画一画,再填空。 ○○○○○○○○○○ ☆☆☆☆☆☆☆ (1) 用“---”画出○和☆同样多的部分。 (2) 用“~~~”画出○比☆多的部分 (3) ○比☆( ),☆比○( )。 2.列式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1、说课内容: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第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一共有多少》。

2、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自身的经验积累对学习本节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3、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加法应该都有比较简单的认识,因为加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学运算方法,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因此对于这节课的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不同,每个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别,因此我会顾及到每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4、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会读会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5、 教学重难点:感知加法的意义,以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6、 教法:本节课首先以生活中的例子为背景,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用符号代替法来代替实物,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字来表示这些符号,进而进行加法的学习,最后请同学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列出算式,使学生更加深化对加法的学习。采用“情景学习——解决问题 拓展思维——课外延伸”的教学方法。

7、学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方法,但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在注重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不断引导。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8、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初步感知加法

先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去商店买东西,买了一块橡皮两毛钱,一支铅笔一毛钱,我应该给老板多少钱?”通过这样简单而又经常碰到的问题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并且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并请学生举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有关加法的例子。

第二个环节:进一步感知加法运算,明白加法的含义

学生会用符号代替法来代替生活中的实物,小组合作交流,一个学生举例子,其他同学用小棒或者小圆片摆出相应的样子,学生就会明白加法就是两个数合在一起,并通过数数得出答案。

第三个环节:会用数字进行加法运算,学会正确读、写、使用“+”

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用符号代替实物,用数字代替符号,因此在摆小圆片的基础上请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怎样用数字和“+”来表示一个数学算式。

第四个环节:看图示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

看到图示,学生基本会正确列出加法算式,但是由于角度不一样列的算式也不一样,但是都应该值得肯定。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

第五个环节:巩固练习、课外延伸

根据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请学生列举平时遇到的有关加法的问题,并列举算式说出原因。或者提出遇到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以上是我对《一共有多少》这节课的认识和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的生命是生活,我希望学生明白数学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演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

演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

认识。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

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

课题: 一共有多少

(共?2 课时,第 1?课时)

教学目的:

1.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

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联络

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示果树图,让学生观察图,读取图中资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去描述这些资讯。

二.体会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笑笑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提出问题,并引出减法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你怎么知道是3个。从图中看出来。 比5个少2个是3个。

从5个中去掉2个,可以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5-2=3中间的

符号是减号,算式读作5减2等于3. 表示有5个苹果,去掉2个

还剩3个。

3用圆片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5个圆片表示什么,

再拿走2个表示什么,最后剩下3个表示什么/?

换个算式5-4=1 摆一摆

4. 还剩下几块饼干?说一说,数一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原来有多少块,搬走了几块,还剩多少?

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列出算式。

5-2=3 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你能象这样说出几个减法算式并读出来吗?

6.寻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小朋友认识了减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减法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书P27

学生先划去圆圈,再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试一试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图意,弄清搬走几个?用什么

方法计算,再列式计算。

3. 看算式,说一说

出示4-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说一说这道算式可以表示

什么?

四.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第2题

最后两道开放题要求图要和算式相对应。

多请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回首这一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络,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口算卡) 二、情景创设

1、提问:1个星期有几天?

2、出示课件,读了图上每个小朋友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出示: 几个星期 1 2 3 4 5 6 7 8 9 共有几天

你会接着算吗?请你把结果在这个表格里写一写。 4、汇报填写结果。思考:说说填表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编出口诀。 1、观察,圈画

1)接下来请你自己圈一圈,写一写。2)展示学生想法。3)有什么新的发现?

2、小组合作完成,探究2

3、反馈编口诀 ,交流:这些口诀你是怎么编出来的?(板书) 4、理解意义:1)看看哪些已经学过?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

这些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

5、找方法,记口诀:

1)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口诀?2)你认为哪句口诀难记?为什么? 6、(投影出示课本第80页下面的图)淘气是这样想的,你能看懂吗?说一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填吗?填一填。7×8=7×□+7×□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了吗?还可以怎样填空。

三、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1、课本第81页第1、2题:

2、课本第81页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一句口诀计算的。

3、课本第81页第4题:指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7个7拆成两部分。先想“7×7”可以拆成几个7加几个7,再在数线上标出来,并在两个方框中填写合适的数。

四、小结

五、课后延伸,巩固练习

出示1~100,请学生估计有多少个相同加数是7的和。请大家在这个百数表中找一找,圈一圈。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天》9的乘法口诀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课件

发不了连结自己百度 儿讯网

每日更新上千个资料。资料包含小学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课件、试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资料还可以在服务中心释出需求,网站将通过其它渠道帮助你寻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0页《一共有多少天》.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络,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体验7的乘法口诀来源,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2.熟记口诀,学会可以利用推想的办法帮助记忆.通过编制口诀,

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汇入

一、

(汇入)同学们,这节课不仅来了很多老师,而且你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还有小明也来到了课堂上,好像他们正在议论什么,我们去看看好吗?

(出示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谁能大声地把笑笑和淘气的对话读一下,(生读)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资讯?

对,我们知道了还有两个星期,就开运动会了.

还有3个星期就是笑笑的生日了.还有9个星期就放假了.那么对于这些数学资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助这几位小朋友算算2个星期、3个星期,9个星期一共有多少天.

(板书课题)

1.

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借助这样的一个表格来帮一下忙

(出示课件)

2.第一行的数表示什么?(星期)第二行呢?

(天数)

要想解决

2个星期,

3个星期,

9个星期有多少天?首先我们得先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谁知道?生

答:一个星期有

7天.

(很好,请坐.)

师:2个星期有多少天呢?你是怎么算的?(生答:7+7、7×2、口诀)

师:那3个星期多少天?你是怎么算的?(生答:7+7+7、14+7、7×3、口诀)

3.师:你会接着算吗?请你开启书80页,把结果在这个表格里写一写.

找同学来说一说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表格,弄明白了2个、3个、9个星期到底有多少天,

不过这样是不是很麻烦?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一下子就能算出几个星期有几天?我们之前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你们猜想一下我们学习一个什么新知识就会更快的解决这几个问题呢?对,太棒了!我们只要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这些问题就很快解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7的乘法口诀.(板书)在一共有多少天后面打上括号,写上7的乘法口诀.

二、观察,圈画

(一)

为了更直观的看到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

你们能在这个点子图上进行

说明吗?生:能

1.

请同学们观察点子图,

要有序观察,

先看一行有几个?你发现了什么?生

答:

(引导一行行观察)

1

行是

7

个,

2

行是

14

个,

3

行是

21

个)

2.

现在老师圈起了一个

7

,一个

7

7

,仔细观察,现在呢?(圈起两行)

两个

7

,谁能完整说一下,生:两个

7

14.

再看,

(圈起

3

行)生:

3

7

21.

2.

接下来请你自己会圈一圈,照样子写一写吗?自己试试看.

3.

师巡视.

4.

好同学们接着一起来说说.

4

7

28,5

7

35

(二)列式计算

1

同学们看着这个图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每次都多了一个

7

,根

据我们的观察与发现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谁来试试看?生:

(板书)

1×7= ,2×7=,3×7

=

,7×9

2.

如果没有点子图,你有什么好方法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生:连加

/

口诀

3.

你想用什么方法呢?生:口诀.师:为什么都用乘法口诀呢?生:简单.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7

的乘法口诀.

(三)编口诀,找关系

1.

编口诀:

同学们咱们以前已经学过很多口诀了,

7

的乘法口诀到底什么

样呢?同学们你们能编一编

7

的乘法口诀吗?编完同桌说一说.

一七得七,

二七

十四,三七二十一

2.

好多同学都说完了,

谁试着给老师说一说.

生:

一七得七?(说的真好

)

3.

同学们看乘法口诀,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1-6

的口诀已经学过,今天

新学的有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和七九六十三.

提问:

同学们“四七二十八”是什么意思呢?根据这一个乘法口诀你能写出

几个乘法算式?分别是什么?那“七八五十六”是什么意思呢?说出他的乘法

算式.那“七九六十三呢”?

师:那每句口诀都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吗?

生:不是七七四十九只能列一个.

师:为什么呢?

生:

7

7

是相同的,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3.

找关系: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乘法口诀,他们之间有关系吗?

生:有,找学生来黑板指著说.每个乘法口诀相邻两句相差

1

7

.从上往

+7

,从下往上

-7

.

(同学们真善于观察)那么不相邻的两句口诀如:七七四十

九和七九六十三他们之间的关系呢?生:不相邻的两

句之间前面的数相差几,积就相差几个

7

.七七四十九表示什么意思?生:

7个7相加.那七九六十三呢?表示

9

7

相加.我还听到了有同学说表示

7

9

相加,

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点子图,

63

个点有什么奥妙你能发现吗?生:

看出

9

7

7

9

.横著看

9

7

,竖着看

7

9.

我们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就有

不同的表述方法.

对吗?我们在习惯上只记小数在前面的那一句,

同学们明白了

吗?那七九六十三能表示什么?再找同学来说,表示

7

9

9

7

.

(四)

、找方法记口诀

1.

师:我们在记口诀是时候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加法记口诀、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记口诀.

师:你认为哪句口诀最难记?为什么?

生:或说七九六十三,七八五十六

2.

(课件)如果我们计算“7×8=?”时,真的忘了口诀怎么办?生:用7的

口诀来推算一下.你能借助口诀之间的关系解决吗?

7×8=7×□+7×□观察等

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了吗?还可以怎样填空.

给同学们一点时间来记一下

7

的乘法口诀,

看谁记得更快,

一会老师要找出

我们班级的“背乘法口诀大王”,看谁背得又快又准,开始吧!

刚才我们猜测学会了

7

的乘法口诀,

我们课前的问题就会很快的解决了,

这样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再一次出示情境图,

谁能快速的告诉老师

2

个星期

有几天?先列示,你用了那句口诀计算的?同样

3

9

,同学们,看,我们猜想

的真不错,

学了

7

的乘法口诀,

我们再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简单多了,

那么现在

我们将再用

7

的乘法口诀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好吗?我们来做几道练习.

三、做练习题

1.

课本第

81

页第

1

2

题:学生独立完成,找学生来黑板做,师巡视订正.

2.

课本第

81

页第

3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是

根据哪一句口诀计算的.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

学会了

7

的乘法口诀

2.

理解了乘法口诀

六、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天

7

的乘法口诀)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9 七九六十三

新北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P24教学内容及P25练一练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三、 教学重点

学习和体会“合起来”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

四、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

五、 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正方形磁片。

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谈话:李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铅笔,猜一猜李老师这一只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猜测。然后教师出示三支。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李老师手里有三支铅笔。

师:大家再猜猜李老师另一只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猜测。教师出示两支铅笔。

师:你这次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李老师另一只手里拿了2支铅笔。

(二)探索新知,引入加法,理解含义

1、探索一共有几支铅笔。

(1)实物操作,体会合起来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李老师接下来做了个什么动作?(老师将两手中的铅笔做合起来的动作),谁看清楚了?

生:李老师一只手拿了三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两支铅笔,把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合在一起了。(引导学生说)

师:你说的真清楚,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合起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合起来我们就说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大家一起来说:李老师一只手有3支铅笔,另一只手有2支铅笔,李老师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一边演示一边提问题呢?

请学生代表到台前演示。

师:你表能现的真棒,那现在请大家用小棒代替铅笔,一支手拿出三根小棒,另一只拿出两根小棒,然后把他们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呢?

(2)探索数法,数一数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你说合起来到底是多少支小棒呢?

生:5支。

师:同意吗?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答数的过程。(一个一个的数,先数出三个,再数四、五等)

师:老师也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来。你们看懂了吗?

2、探索一共有几只熊猫。

(1)仔细观察,说明图意。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的非常棒,小熊猫也来到课堂参加活动啦!(出示课件:熊猫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三只熊猫在吃竹子,两只熊猫在玩球。

师:说的真清楚,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 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2)借助图形符号,理解加法含义,交流数法。

师说明要求:请大家用圆圈代替熊猫在纸上画一画。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指导。

请两名学生代表上台画画,并讲述自己的作品意思。

师:哪些圆圈代表3只熊猫,哪些圆圈代表2只熊猫。

学生上台讲清楚。

师:把这些熊猫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只熊猫?你是怎么数的?

生汇报。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数法?

师:这些熊猫合起来一共是5只熊猫。老师用圆片代替熊猫摆出来。

板书:

(3)引入加法算式,阐明加法意义。

师:刚才这两件事我们是用摆小棒和画圆圈的方式表示的,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2=5。教师板书:3+2=5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符号吗?

生:加号。

师:你们知道加号是什么意思吗?(做合起来动作)

学生回答。

师:真聪明,那3、2、5分别在两件事里表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表示。我们一起来读这个算式:三加二等于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用3+2=5表示的情境吗?比如我一只手有3个苹果,另一个手有两个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用3+2=5表示。谁能像这样再来举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加法啦,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那我们就开始吧!(引入练习部分)

(三)巩固新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

1、摆一摆,算一算。(P24)

(1)出示课件

师:谁能讲一讲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三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老师用方块代替桃子,请大家用小棒带替桃子跟着老师一起摆,先摆一个桃,再摆三个桃,一共是四个桃,就是1+3=4。摆好了吗?谁来告诉老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呢?

(老师带着学生摆。用小棒代替桃子,先摆一个桃子,再摆三个桃子,一共是4个桃子。就是1+3=4。1、3、4分别表示什么呢? )

(2)出示课件

师:谁能讲讲这个幅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两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谁想当小老师像刚才李老师一样到讲台上来带着大家摆一摆呢?

请一名同学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四朵花,就是2+2=4.

(请一个学生代表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4朵花。2+2=4.)

(3)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一起告诉我这幅图讲的故事 。

齐说:左边有四只鸭,右边一只鸭,一共有多少只鸭?

师:大家自己试着用小棒边摆边说。

先摆四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五只鸭。就是4+1=5.

请大家自己试着边说边摆。先摆4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5只鸭,4+1=5.

2、猜一猜。(出示课件)

一天李老师在动画片上看到了一幅画:李老师看到画就想起了加法算式,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想到一块去啦?

学生回答:2+3=5

师:为什么呀?

学生回答。

师:还有吗?

2+3= 5 1+4=5 4+1=5

师:同学们还真是和我心有灵犀,太棒了。

3、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P26第七题)

师:下面我要看一看,我们同学会不会根据生活情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a) 人物:图上有一个小孩,两个大人,一共有多少个人?1+2=3

b) 水果:一个盘子放了一个梨,另一个盘子里放了2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梨?1+2=3

c) 小孩的一边又两个凳子,另一边有三个凳子,一共有多少个凳子?2+3=5

d) 窗台上左边有四盆花,右边有一盆花,一共有几盆花?4+1=5

(四)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加法问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生活中到处藏着加法问题。下去之后请同学们再收集一些可以用加法解决的生活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七、 板书

一共有多少(加法)

最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八单元“一共有多少天”(7的乘法口诀)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络,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课件 点子图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情景创设

1. 同学们,高兴的事儿大家都盼望早点到来。你有什么盼望早点到来的好事吗?

2、出示主题图。

听了每个小朋友的话,你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吗?(师出示课题“一共有多少天”)

3.重点研究7×9=?或9×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累加推算

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我们来一块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出示表格)能看懂吗?

第一行的数表示什么?第二行呢?你能最快填出哪一个?

(二)观察,圈画

1、同学们,为了更直观地看到结果,你能借助这个图进行说明吗?(出示点子图)

2.师引导观察。

3、你能根据点子图列出乘法算式吗?

4、引导观察算式,引出主题“7的乘法口诀”。

5.讨论背诵。(找方法,记口诀)

(1)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口诀?

(2)你认为那句最难记?为什么?

(3)如果当我们计算“7×8=?”时,真的忘了口诀怎么办?你能借助口诀之间的关系解决吗?

(4)展示淘气想法。

三、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1、做游戏:请你根据算式,说出口诀。

2、同学们,7是个神奇的数字,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与7有关,你们看。

(1)、出示七星瓢虫图。

6只七星瓢虫身上共有多少个点?

(2)、出示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共有几个字?

四、课后延伸,巩固练习

老师知道你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数学知识,你能根据“7×7”编问题吗?

五、反思交流,联络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不仅出现在数学书中,也会出现在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中,出示课本第81页的第4题。

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发现。

1、指名说一说。

2、生认真观察,寻找数学资讯,并提问,解答。

3.小组讨论。

生认真观察,并指明解释表格。

1、集体观察点子图,说一说发现。

2、生动手圈一圈。

3、生独立列式。

4.独立编写7的口诀。

(1)指明展示

(2)指明说一说。

(3)同桌讨论。

(4)指明说一说自己理解。

1、生抢答

(1)、独立完成

(2)、小组讨论寻找资讯,后独立解决。

独立

本文来自作者[绮绿]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maipos.com/emai/5503.html

(59)

文章推荐

  • 真丽斯这个牌子的化妆品怎么样

    真丽斯优润骨胶原极致保湿水产品功效:质感丰盈的保湿水,为干燥缺水的肌肤注入水能量,赋活每一寸骄嫩肌肤,进一步净化肌肤,改善干燥、粗糙现象;无酒精配方,令每个角质细胞都充满滋润感,提升肌肤吸收力,连续使用后,有效提升面部整体肤色,细致肌肤,让肌肤由内而外水润透明。使用方法:洁肤后,先将本品摇晃均匀,倒

    2025年09月11日
    83
  • 指甲油变干了怎么办?

    也许是瓶盖没有拧紧,指甲油是极易挥发的,质量本身也有影响。可以少放一点洗甲水或者兑一些透明的指甲油进去,然后摇匀就行了。指甲油本身对指甲就有损伤,不只是洗甲水,因此都应该买比较好的牌子的。买瓶洗甲水倒进去就可以拉!我试过的!买瓶水多的。免得麻烦。贵点没关系,问题可以用久点,不会干。最经济实惠的方法是

    2025年09月15日
    74
  • 实测分享“微乐麻将挂免费下载手机版”分享必要外挂教程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软件,就会全程后台自动连接程序,无需用户时时盯着软件。3、安全保障,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可以非常安心,绝对没有被封的危险存在。

    2025年09月21日
    68
  • 实测分享“微乐广西麻将怎么打才会赢呢”分享必要外挂教程

     >>>您好:微乐广西麻将怎么打才会赢呢,软件加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微乐广西麻将怎么打才会赢呢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微乐广西麻将怎么打才会赢呢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

    2025年09月21日
    62
  • 车载USB蓝牙适配器怎么用

    摘要:没有汽车蓝牙功能的车辆可以通过USB车载蓝牙适配器实现蓝牙连接,非常方便,它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将车载蓝牙适配器插入汽车USB口或点烟器接口,语音提示开机后,在手机的蓝牙界面搜索,将手机与车载蓝牙适配器连接配对即可使用。使用车载蓝牙接收器有可能出现卡顿的故障,可以通过断开重新连接、更换音乐软件

    2025年09月21日
    61
  • 推荐一款“微信小程序麻将开挂神器下载软件”附开挂脚本详细步骤

    亲,微信小程序麻将开挂神器下载软件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本司针对手游进行匹配,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2025年09月24日
    62
  • 娇韵诗绿吸盘怎么用?

    娇韵诗家的绿吸盘和白吸盘都是旗下的知名产品,这里要说到的便是其中的一款绿吸盘,娇韵诗绿吸盘也名娇韵诗温和洁颜乳,比较适合中干性皮肤,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大家娇韵诗绿吸盘怎么用?娇韵诗绿吸盘怎么用Step1、干手干脸的状态下,取一元硬币大小绿吸盘清洁乳于掌心,双手合十回温一小会;Step2、

    2025年09月24日
    64
  • 必看教程“手机十三道算牌器”开挂(透视)辅助教程

    ˂pstyle="font-size:16px;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font-weight:400;color:#1a1a1a;font-styl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

    2025年09月25日
    55
  • 《变色龙》主要内容400~800字

    内容简介:《变色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沙皇专制时代,警官奥楚蔑洛夫接到举报,称被野狗咬伤。一开始奥楚蔑洛夫不知道这是谁家的狗,于是想把狗弄死。可是随后围观的人当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之后随着围绕着狗是否是将军家里的宠物,奥楚蔑洛夫借着穿上脱下

    2025年09月26日
    60
  • 古人是如何看天气

    古人看云识天气。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暖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下雨的先兆。但是,雨后或

    2025年09月27日
    54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绮绿
    绮绿 2025年09月26日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绮绿”!

  • 绮绿
    绮绿 2025年09月26日

    希望本篇文章《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能对你有所帮助!

  • 绮绿
    绮绿 2025年09月26日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绮绿
    绮绿 2025年09月26日

    本文概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 一个数多(少) 几 1 教学目标 1.通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或多几的应用题对比,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联系我们

    邮件:易麦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